姓名:温鑫
专业:布莱恩特项目2016级国际商务(2+2)学生
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得院长名单(Dean’s list)。目前已收获香港大学(2021QS世界大学排名22),澳洲的墨尔本大学(2021QS世界大学排名41),昆士兰大学(2021QS世界大学排名46)和莫纳什大学(2021QS世界大学排名55)等世界知名大学offer。
我为什么当时选择布莱恩特项目?
记得当时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了解到布莱恩特项目是小班化教学、全英授课以及有2+2联合培养模式。我深知自己是一个自觉性不是很强的人,在传统的大学学习的话,不会有太多的学习紧迫感与积极性,所以我选择了学习氛围更浓厚,但同时压力也更大的布莱恩特项目。事实证明,这跟我预想的一样,在布项的学习生活中,我有更多的动力去认真对待每一份作业,上课时也更有动力去回答老师的问题。因为布项的成绩评分并不是只有一次期末考试,它包括你平常的上课表现,作业表现与presentation。在这样的评分要求下,一整个学期都紧张而充实,但带给我的知识以及在团队合作中学到的技能,都让我受益匪浅。
良师益友,激励我勇于挑战
大一上学期时,因为对全英教学模式的不适应,我一开始的成绩其实并不理想,这一度使我怀疑当初的决定是否正确。大一下学期时,在一次谈话中,我认识了布项的David. Lux教授,他在了解了我的情况后,表明可以在每周四下午与我和另一位英语基础较差的朋友安排一个meeting以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后来,在每一次的meeting中,都会通过单词游戏学到和记住很多新的单词,也能通过和这位教授的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我的成绩开始有所提升,并且自信地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也是通过这位教授,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教育与鼓励对于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性与重要性。
于是,从大一下学期后半段开始,在老师的鼓励与对自己的鞭策下,我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作业,跟着老师的节奏并记下不懂的问题,在下了课后去问老师。大二上学期时,因为想要更多的学分,我便选了六门课,相比于大一时期的三门课,虽然压力一下大了许多,但还好那时的自己已经完全适应了全英授课的模式,并且更有信心与勇气接受学习上的挑战。在课堂上,只要我会的问题,我都会勇于举手去participate,就算是不懂的,也会尝试着去回答,因为这不仅是锻炼自己的胆量,久而久之,这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习惯。在课后,我也花了更多的时间去预习和复习;向老师请教问题。
在大二下学期的时候,我一边准备着申请布大转学,一边继续延续着自己的学习习惯。虽然那段时间压力最大,但也是有很多与学习有关的美好回忆的。印象最深的是,大二下学期,有一位教授安排了他教的不同的班级之间来一场辩论赛PK,我和另外几名同学被选中代表我们班参加。当时,我把几页纸的辩论赛内容背了下来并进行了脱稿辩论,因为我觉得这样能够与教授还有班上的同学有更多的眼神交流与互动。后来,我们班在这场辩论赛中取得了成功,而我的表现也得到了教授们的认可。脱稿进行英文辩论,对于以前内向害羞的我来说,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经历了大一大二两年在布项的学习生活后,我也有拥有了这份勇敢与自信。
(右一:温鑫)
申请研究生心得
与我本科所学专业不同,我研究生所申请的所有专业都是与英语和教育相关的。这不仅是因为我想在不同的领域接受挑战,也跟我的大学四年经历相关。在大学四年不论是在国内,还是美国,我都遇到了许多在人品和学术上都非常优秀的教授,他们对待学术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对待教学的热情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他们的耐心与帮助激励了我学习的斗志。除此之外,在四年的全英环境下,英语就像一直陪在我身边的好友,让我也不曾对它有过生疏,跨专业申请研究生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有风险的,尤其是类似英语研究或者英语文学这种需要一定英语技能的专业来说。但是在经历了四年的全英授课后,我对申请这个专业有了一定的底气。
后来参加港校研究生入学的英文笔试和面试时,我也全部顺利通过。布项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也我的职业规划有更多的灵活性与选择性。
我申请的香港大学的English Studies专业需要写一篇千字的英语文学和英语语言学的学术论文,而我在大学四年期间早已接触并完成过数篇论文,对格式和语法有着一定的熟悉度,所以,在申请香港大学的英语研究专业时,即使我的本科专业不占优势,但是我的这篇论文却是加分项,所以在申请以“对转专业不友好”闻名的英语研究专业时也能收到offer。
我很幸运能接触到2+2的布莱恩特项目,这使我有机会感受到中西方教育制度的异同。我能在后来带着勇敢与自信奋起直追,并一改我之前的学习态度,离不开老师们的鼓励与教导。我希望,在未来我从事教师工作时,能不忘初衷,帮助更多的年轻一代。
香港大学offer:
墨尔本大学offer:
昆士兰大学offer:
莫纳什大学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