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柏青
Outstanding ACE Peer Tutor Award(优秀学生导师奖);荣获院长名单 4次;目前在美国布莱恩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每位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心中都是五味杂陈的。有的人对母校无比留恋,有的人对好友离别感到不舍,而我面对毕业感受到的更多是释然。这份释然来自与我对自己付出的努力所得到应有回报的无愧,对自己成绩的无愧,更多的是对自己做的一次次选择的无愧。
每当我回忆过往的这四年,总会感叹,光阴如梭。这四年的时间在一页页的会计书的书页中过去,在一次次演讲中流去,在一个个项目和Deadline中飞速逝去。但和朱自清所写的时间流逝不同的是,我度过的这四年并不是碌碌无为的,我这四年是因为充实才显得转瞬即逝。毕业典礼结束之后,踏出礼堂的那一刻,像极了四年前初入学校的那一刻。
四年前的我,怀揣着至今都还未能忘却的不安,进入了校园。对于陌生校园和全英教学体系的恐惧,使我甚至能够感受到每一次呼吸时肺部扩张的压力。当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我面对着陌生的教室,无所适从。未曾谋面的教授和同学,全新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的上课节奏,种种困难让我感到非常的不适应。一开始没能好好适应新环境的我只好生搬硬套高中的学习方式,这也使我的学习生活变得相当艰难。而作为布莱恩特项目第一届的学生,我也没有任何学长学姐的经验可供借鉴,只能靠自己的感觉来摸索出一条路。而这种感受,并不好受,我更不希望学弟学妹们被这种问题所困扰,所以我在大三上学期ACE正式落成之际,就选择了加入ACE,成为了一名朋辈导师(peer tutor)。
刚刚成为朋辈导师的时候,我非常不适应这种身份的转化。尽管朋辈导师们入职之前都经过系统的培训和指导,但是有些问题不自己碰一次是永远不会知道有多棘手。对我来说,从原本的学生的身份突然变成导师,最难以适应的是解决问题的视角和之前不同了。原本胜负心较重的我不得不为了解决学生们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转变思路,对于解法和知识点都需要更全面的理解,对于文章的改法也从原本一字一句抠字眼的学生做法变成了矫正整体文章思路和逻辑的导师改法。最初的两个学期,这种不适应尤为明显。在为学生们改文章的时候,我总是习惯性地去找他们文章里的小问题,比如用词不当或者格式不对这样的问题。过多关注小问题导致我每次改文章都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经常改完了才发现这篇文章和教授的作业要求不符,之前的努力都成了无用功。在类似的问题发生了几次之后,我自己总结出了一种更为高效的改法,在与ACE辅导员一同将其完善之后,广泛传播并成为写作导师广泛使用的改法。
在帮忙解决学生们的问题的同时,我也进一步的了解了自己。通过收集学生们的反馈,很多人评价我亲和力强,同时也拥有特别强的沟通能力。这些特点都是我之前所未知的。对我自己而言,我也特别享受这种辅导他人的感觉。每当学生们带着问题来找我时,我总是能听到不同的故事和问题,这种新鲜感使我对工作充满了动力。而尝试不同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也锻炼了我临机应变的能力。在每次为他们解决问题,看到他们如释重负后愉悦的表情,我也几乎能感受到相同的欣慰,这种快感是我不曾有过的。而正是因为这种快感,我开始向往成为一个教职人员,可以将自己的乐趣和职业融合在一起。
在我大三暑假期间,学院专门为毕业生们设立了实习项目,我有幸去到了中国银行珠海分行贸易金融部进行实习。在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我体会到了作为银行从业人员的艰辛。日复一日地办理信用证,办理保函,查询运输船舶,将文件归档,繁重的工作量让我第一次见识到工作的残酷。虽然与我所设定的职业志向不和,但是这段经历依然让我有所收获。从中我意识到,找一份自己热爱并且适合的工作并不只是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简单,对工作内容的享受,对自身成就感的满足,这些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个人对于行业的理解和对工作的付出。只有当对行业有所理解,并且对于这份工作愿意付出,才能真正的适应并且做好这份工作。
在布莱恩特项目度过的这四年宛如光影一瞬。无论是使我日夜操劳的课程,还是让我载喜亦载忧的朋辈导师工作,这都是我大学的一部分,都是我的选择的一部分,他们都让我难以忘记。这四年,是辛苦的四年,是熬夜的四年,是每次期末都在“爆肝”的四年,但是这四年也是美好的,也是难以忘记的,也是收获良多的。距离离校的日子已然不足两周,看着空荡荡的宿舍和教室,看着大门紧闭的ACE,毕业后的空虚和寂寞已经悄悄地攀上我的心头。但是和四年之前不同,这次即将离开校园的我,已然洗尽铅华,无论下一片天空将是雷雨交加,抑或是鹰鹫盘旋,我都不会退缩,我将会满怀着学识和骄傲,头顶着布莱恩特项目首届毕业生的荣耀,如隼一般张开羽翼,无畏地扎进下一片天空。
作者:梁柏青
初审:史达颖
终审:肖艳光
策划:史达颖
编辑:何浔子